水雉為台灣地區瀕危的鳥種之一,民國78年行政院農委會將其指定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鳥種(第Ⅱ級保育類),民國80年以後除臺南地區還有穩定的繁殖族群外,其他地區已無水雉繁殖,各地區僅偶有少數渡冬之個體,民國87年水雉數量剩不到50隻,面臨消失的危機。
民國79年高速鐵路路線規劃路線穿越臺南葫蘆埤及德元埤等水雉重要棲息地,對水雉的生存構成極大之威脅,故民國84年行政院環保署審查通過高速鐵路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並對水雉的保育做了以下審查結論:「高鐵路線經過水雉等野生動物繁殖區之部份,尚未有具體保護措施,請另提保育計畫送審,未獲審查同意,該路段不得動工。」
高鐵局經過2年調查後,遂於民國87年提出高鐵水雉等保育計畫經環保署通過,其主要環評承諾如下:
- 施工前-「將完成15公頃棲地出租事宜,作為水雉棲地營運之用,該路段使得動工。」
- 施工中-「持續配合台南縣政府進行水雉棲息地復育計畫,提供配合經費。」
- 營運中-「檢討水雉棲地復育計畫保育成效,評估營運的影響,高鐵營運單位應提適當補助」及「高鐵局將配合野生動物地方主管機關台南縣政府辦理水雉保護區之設置、規劃及營運管理與經費籌措等事項。」
民國88年起,由臺南縣政府成立了工作小組(成員包含臺南縣政府、高鐵局、台灣高鐵公司及搶救水雉委員會)研商水雉保育的議題,並於臺南官田成功營造了15公頃的水雉復育區後,除高鐵局和台灣高鐵公司依據環評承諾持續參與水雉保育工作及分擔經費外,並協調取得農委會林務局、臺南縣政府及保育團體共同協助及分擔經費。此復育區距離最近的葫蘆埤族群約2公里,自民國89年開始運作便成功吸引水雉入棲繁殖。基於復育有成,以及經營管理趨於穩定。96年高鐵營運後,水雉復育改由農委會林務局及臺南市政府主導,負擔大部分經費,高鐵局及台灣高鐵公司改為協辦角色,復育區改名為『台南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並對外開放供民眾免費入園參觀,開始透由設立解說牌及解說員導覽解說方式,將水雉復育與保育的成果傳達給民眾,希望透由環境教育的方式,將自然保育的觀念深植民心。
2015年高鐵局與台灣高鐵公司在園區合辦環境教育訓練 | 2016年12月4日各地保育團體會協助進行全國 菱角鳥(水雉)數量大調查 |
國際知名保育學者珍古德博士曾經3次參訪水雉復育區,並於世界各地,盛讚台灣此項保育成果,為感謝珍古德博士替台灣發聲,交通部葉前部長於博士103年11月6日第3度參訪園區時致贈交通工程生態保育卓越貢獻獎座。水雉保育在高鐵環評承諾並無退場機制,高鐵局與台灣高鐵公司也以永續經營的觀念,做為水雉及生態保育的好夥伴,為台灣環保盡一份心力。
民國89年水雉復育棲地完成後,復育區內水雉從第一年5隻進入繁殖,新生4隻幼鳥後,參與繁殖及雛鳥長成數逐年遞增,園區經23年的保育努力,至112年台灣的冬季水雉之調查數量由民國87年之前不到50隻到2882隻,夏季數量也到1659隻,並未因高鐵計畫讓臺南的水雉數量減少,顯見高鐵水雉保育工作已達成效。
為紀念水雉復育區成立20年,於109年10月30日出版繪本《水雉的浮葉》,繪本故事獲得珍古德協會認可,以珍古德博士的口吻,敘述並肯定從台灣高鐵規劃初期至今,台灣對於水雉保育所做的努力。《水雉的浮葉》敘述高鐵規劃初期,因為計畫通過珍貴的水鳥「水雉」的生活區域,眾人集思廣益,另覓土地規劃復育園區的過程。故事引領民眾認識水雉的生活習性,也跟著故事中的人們一起突破水雉保育過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難,並吸引讀者集思廣益,發想更友善的保育作為。
2000年11月14日珍古德博士第一次來訪 | 2008年11月26日珍古德博士第二次來訪 |
2014年11月6日珍古德博士第三次來訪 | 2009年12月1日獲毛前部長頒發金路獎特殊貢獻獎 |
2017年7月水雉繁殖季,不少雛鳥在園區出生 (照片來源:台南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
2020年10月30日出版繪本《水雉的浮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