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之美

車站之美 左營站

  • 高鐵車站之美-左營站鳥瞰
  • 高鐵車站之美-左營站車站與軌道
  • 高鐵車站之美-左營站車站大門
  • 高鐵車站之美-左營站車站大門鳥瞰
  • 高鐵車站之美-左營站站區道路
  • 高鐵車站之美-左營站車站穿堂層
  • 高鐵車站之美-左營站車站大廳通道
  • 高鐵車站之美-左營站車站大廳樹枝狀之主結構體
  • 高鐵車站之美-左營站車站大廳閘票口
  • 高鐵車站之美-左營站月台
  • 高鐵車站之美-左營站車站大門夜拍
  • 高鐵車站之美-左營站車站主體夜拍

設計概念

半屏山與蓮池潭之延伸與連結

半屏山與蓮池漂之延伸與連結示意圖

左營站位於高雄北端半屏山的東南方山腳,蓮池潭的西側。自然地形饒富層次,卻也預視了腹地狹隘的困難度。 此外,與沿線多數車站不同的是,這裡並非一望無際、仍待開發的新興特定區,而是在既有都市計畫架構下的局部翻新與增益。與原有的環境涵構之間不是分明的界線,而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在高鐵左營站進駐前,此地已有基本的人口稠密度、當地的生活路徑與步調,以及鮮明的眷村文化等。倘若沿線其他車站是以探索者之姿,對該地區發展扮演先鋒者的角色,相對之下,左營車站可說是對地區的介入,介入的是有形的山、水、街道的地理界面,介入的也是無形的在地文化與生活。車站在此自然也扮演了觸媒的角色,從設計規劃階段起,站區週邊的房地產值及建築數量,已然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持續增生著,為都市發展帶來緊張而熱絡的氣息。 負責建築設計的中興工程顧問公司與華興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似乎在最初便嗅出了這樣的地區發展,他們並未直接使用顯明的地區特色作為形式意象的轉化,而把車站定位為一個環境裡的點,一個涵容、吸納的容器。專案負責人李玉斌建築師以一個感性的描述並進一步解釋,「可以視它為半屏山的延伸,也可以視它為與蓮池潭水域的連結,在這場景中,預定的主角是旅客、是時間...」

通透、輕盈、陽光滿溢之場所

左營站區儘管腹地緊迫,南北狹長、縱深過淺,卻因肩負三鐵共站的使命,必須承載最高的容量與規模,設計施工的界面還得含括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行政支援。在此前提之下,如何讓左營站符合功能性的要求,同時兼具對環境的吸納與擁抱,讓絕對的機能與感性情懷各適其所,則有賴於介面的整合、交通設施經驗累積,以及當代美學相乘的結果。

如同我們所看到的,因規模的要求,左營站無可避免地成為巨大的量體,是半屏山與蓮池潭之有形中介。彷彿就是個巨大的容器,吐納的一端,是大中路空橋線條優雅轉進,另一端則是輕盈的島式月台與棚架。整個站體,具備了當代國際交通運輸的視野,它是通透的、輕盈的、乾淨的、可以一窺全貌的,樹枝狀的桁架結構優雅重複,間隔設置的天窗讓大廳陽光滿溢。

通透、輕盈、陽光滿溢之場所示意圖

倘若我們從小港機場起飛,當飛越半屏山時,閃著波光粼粼的左營站屋頂躍然眼前,而或許,更令人感動的將是,從車站裡對都市的凝視與擁抱,以天光與視野之內的半屏山為場景,其上是川流不息的旅客與交通運具...

未來,高速鐵路將是更趨近於冰冷迅捷的捷運系統,還是會因為旅線跨越城市仍保有些許過去火車站送往迎來的浪漫情懷,尚處於醞釀與揣測的景象。不過,至少可以確定的是,擁有豐富的捷運與火車站設計經驗的中興設計團隊,在都市發展的課題上,已經為高雄地區植入一個都市的活化元素。

        (以上資料摘錄自本局編印之「高鐵車站設計與施工」,圖面由台灣高鐵公司提供)

設計構想

左營站為一地面車站,地處南北狹長之基地,南北長約530公尺,東西僅寬180公尺。在既成的都市紋理中,有效運用東西側進深留設開放空間,並以合宜的動線系統順暢連結東西兩側台鐵高鐵轉運機能,是規劃上的主要課題。在稠密的都市中,車站作為城市的新門戶,既是顯眼的地標,也是整體環境涵容的一部份,舒適愉悅的公共空間,成為左營的新都市意象。

左營站設計構想示意圖

高鐵左營站建築量體依其使用機能主要區分為車站及立體停車場兩棟,為配合站體內部各個不同機能空間配置,採水平發展配置模式,並利用立面及量體分割手法,降低對鄰近街廓的壓迫感。

車站高約30公尺,長175公尺,立體停車場高約21公尺,長122公尺,此一地標性建築尺度勢必在左營地區形成視覺景觀之焦點。因此為強化車站的親和性,並反應半屏山及蓮池潭兩處自然景觀,車站建築之主要空間意象利用大型波浪狀屋面,以流動性造型反映出兼具山勢及流水等自然景觀特色。整體造型則以簡單、現代化、流線型及高科技為主題以強調車站建築在都市環境中的自明性、公共性、透明性、可及性與高效率等特質。

在外牆設計上則充分利用玻璃帷幕的穿透性,除提供車站室內空間借景半屏山及引入自然景觀外,並使車站室內有最大的視野。地面層引用連續性柱廊支撐上層的帷幕牆,除呼應南台灣地域性騎樓建築特色,並提供人性尺度的街道景觀,降低車站量體對街道活動的壓迫性,強化車站之親和感。於主入口處退縮出寬大的室外平台,露出圓形之柱子及樹枝狀之主結構體,以強化主入口意象。

車站建築除旅客大廳外,另外附屬920輛汽車之停車場,餐勤服務及變電站,停車場量體大,嘗試不以裝飾皮層包覆,凸顯停車場的自明性,設計採簍空結構,並以水平構件襯托車站之水平延伸線條。餐勤服務及變電站為封閉外牆,但仍延續旅客大廳之表情元素。

        (以上資料摘錄自本局編印之「高鐵車站設計與施工」,圖面由台灣高鐵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