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專區

土建工程概述

 

高速鐵路工程

台灣高速鐵路縱貫台灣西部走廊,全長約350公里,工程主要包含土建工程、車站工程、軌道工程、基地工程及核心機電系統工程等項目,採BOT方式辦理,由特許公司─台灣高速鐵路公司負責設計興建,工程自民國 89年開工並於民國 96年 1月 5日通車營運。

高速鐵路土建工程,路線部分計分為十二個標段進行施工,分別由國、內外廠商聯合承攬興建,橋梁段約佔70%,部分路段引進全跨預鑄吊裝工法施工,以利縮短工期及品質管控﹔路工段約佔30%(含47公里隧道),其中臺北市及新北市地下隧道部分,係由政府配合鐵路地下化工程負責興建。

車站工程計有南港、臺北、板橋、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左營等十二個車站,除南港及臺北站係由政府興建外,其餘十站由台灣高速鐵路公司興建,車站型式除南港站、臺北站係與台鐵共構、桃園站(含行控中心)為地下車站及左營站採平面型設計外,其餘車站皆為高架車站。

軌道工程共分五個標段進行施工舖設,軌道型式包含道板軌道及道碴軌道兩種,除左營車站約3公里路段係採道碴軌道舖設外,其餘皆採用道板軌道舖設。

另維修基地工程包括六家、烏日、太保、左營基地與燕巢總機廠等五座,基地係作為工務及電務基地以進行路線維修養護,其中烏日及左營基地亦供車輛調度使用,左營基地同時亦為之機務基地,另車輛維修保養主要於燕巢總機廠進行。

 

機場捷運工程

軌道工程土建技術包含路線、車站之土木、結構、大地、建築與景觀等工程範疇。以機場捷運為例,路線全長約51.03公里,路線包含地下段約10.92公里及高架段約40.11公里。沿途共設22座車站,包括15座高架車站、7座地下車站。

機場捷運路線結構的主要形式為高架橋,佔路線總長度約80%。既行經人口稠密的市區,同時亦穿越坡度陡峭的水土保護區。其設計及施工上的主要特點為標準化之高架型式、噪音及振動防制、橋梁美學及景觀。

景觀橋梁以跨越中山高速公路之V型橋為例,係由三跨連續變斷面預力箱形梁配合兩座V型橋墩組成,基礎則為井筒型式基腳。V型橋墩中間之上構以重型施工支撐方式施作,V型橋墩外伸部份則採用場鑄懸臂施工法。

機場捷運行經許多特殊地段,在設計及施工上皆採用特殊的工法或保護措施,例如穿越桃園機場既有滑行道及塔台管制區下方潛盾隧道路段之自動化監測及保護措施、穿越淡水河路段之雙圓形潛盾隧道(DOT)新工法、青山路段之竹削型護基工法等。

機場捷運除提供旅客便捷及安全的服務之外,也同樣重視舒適及美觀的感受。為強調串聯國際機場的意象,全線建築設計的主要概念設定為『飛行協奏』。希望藉由本捷運系統傳遞飛行的想像,並在設計中融合地緣特色,建構本捷運系統成為與環境共鳴的新交通動脈。

機場捷運土建標施工品質屢獲肯定,例如99年CU02A標(蘆竹區及大園區桃園機場A12至A14a間路線及前後隧道段)榮獲行政院工程會第10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土木類「特優」獎,CU02標(A12、A13、A14、A14a車站)獲得推動勞工安全衛生優良公共工程獎;100年CE02標(龜山區及蘆竹區A8~A11車站、站間路線及前後高架段)與CE01D標(新莊區及龜山區間青山路側高架橋梁、山岳隧道、全線建築物管理系統)分別獲得行政院工程會公共工程第11屆金質獎土木類「特優」及「優等」殊榮,CE01C標(泰山區A5~A6車站、站間路線及前後高架段)與CE01D標獲得行政院勞委會推動勞工安全衛生優良公共工程獎,CE02標則獲得入圍之肯定。

 

臺鐵改建工程

鐵路改建工程於都會中心車輛、人口密集地區施工,困難度高且極具挑戰性,其特性為:施工用地受限(對施工機具、材料、人員及進出動線之管理規劃尤為重要),施工中須維持鐵路正常營運及安全並維持鄰近道路交通之順暢(交通維持計畫)、維持沿線管線之功能(吊掛、改道、遷移方式)且常緊臨民房施工(最近僅30cm),需對民房設施之保護及人車之安全維護,於淨高受限之橋下施工段須以限高之改良機具施工,對於環保、噪音、震動、空氣,水污染加以管制。
鐵路地下化工程,因受限於兩端末鐵路地下化之原有鐵路及引道坡度之限制,隧道上方覆土深度很淺,故採明挖覆蓋工法施工,本工法在國內應用廣泛,技術已純熟。本局仍不斷吸收國內、外新知,引進新工法、新觀念或新設備,以提昇國內施工技術水準。
鐵路改建後效益:有形效益(可量化):取消平交道、改善道路交通、減少車輛延滯耗油成本及時間、改善鐵路設施,增加鐵路運輸功能、減少鐵路平交道交通事故,增加行車安全、騰空鐵路設施土地,促進都市整體更新發展、原鐵路走廊興建快速道路及幹道,土地供多目標使用及增加道路交通容量、增加政府稅收及就業機會。無形效益(非量化):消除鐵路地面設施及兩側違建,改善市容景觀、減少鐵路噪音、震動、空氣污染,提高沿線生活環境品質、引進新工法、新技術、新觀念,提昇國內營建水準、國家形象及民眾對政府施政之滿意度。